幫寶寶安然度過腸絞痛
有些新生兒回家一、二週後,會開始戲劇性的在每天固定的時間「大哭大鬧」;驚聲尖叫、臉兒脹紅(或泛白)、四肢僵直(甚至冰冷),而且時間往往超出您的耐性上限……。
這種現象通常是「嬰兒腸絞症」,面對嬰兒腸絞痛,父母可別只當嬰兒是「磨娘精」,聽阿嬤指示的寫張紙條貼到門上:「天皇皇、地皇皇,我家有個夜哭郎,來往君子唸三遍,保佑平安到天亮」……等待奇蹟?
嬰兒腸絞症常見於出生2個星期至3個月的嬰幼兒,在出生4~6星期達到高峰,通常最遲到4到6個月大左右會自動改善。依程度輕重不同,有的幾個禮拜後就自然解除,但有的必須奮鬥到6個月大。據統計有8%~45%的嬰兒都曾有得過嬰兒腸絞症。
原因:至今仍是一個謎
其實,「嬰兒腸腹絞症」並非是病名,只是一個「徵候群」,雖然醫學的進展以及診斷工具的進步,但是對於這個嬰幼兒腸絞症的了解仍然是片面以及有限的。有學者認為,這是一個多重因素、彼此互動的結果,可能的致因包括:
1.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
嬰兒未滿4個月之前,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,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,容易蠕動過快,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。
2.乳糖耐受不良
嬰兒對奶粉中的蛋白質過敏;或者乳糖耐受不良,導致腸內氣體過多(尤其是氫氣)。
3.親子間的互動不良
家庭的壓力及母親的焦慮等。
到目前為止,大部分的解釋都沒有辦法完全解釋為什麼,大多數寶寶到了大約3個月大,自己就會好而不啼哭。其中可能是嬰兒的神經生理逐漸發育健全,「感覺」與「運動」的統合也逐漸成熟以後,「啼哭」不再是唯一的肢體語言,對環境或其他的刺激因素也不再那麼的敏感,啼哭就漸漸的減少了。不過,究竟確實病因如何,仍需醫學更進一步的研究。
症狀:像極了一齣鬧劇
嬰幼兒腸絞症一般好發在接近滿月時的幼兒,主要症狀是,這些嬰兒白天像個小天使,吃得飽、活動力好,體重增加也正常。但到了一天中的某個固定時間,大多在傍晚4~8點鐘,以及半夜零點前後,每天似乎會在接近的時間發生,突然尖聲哭叫、聲嘶力竭,滿臉漲紅或泛白,寶寶的雙手雙腳有時蜷曲、有時又僵直,四肢冰冷,腸道痙攣,腹部鼓脹,用手輕敲會有擊鼓音,也就是「膨風」。有時又會以為是他們肚子餓,因為隱約可以聽到腸子蠕動的咕嚕聲,但是泡了牛奶又餵不了幾口。等到腸蠕動波消失,而有排氣後寶寶才會舒緩。
一星期至少出現3次
大多數在2、3小時後自動好轉,但也有的寶寶哭了一整晚,直到精疲力竭方休。隔日醒來一切恢復平靜後又是生龍活虎,若無其事的樣子,再仔細看他們的食量,似乎又並沒有太大影響,彷彿換了一個人似的!這種情況一個星期至少出現超過3次,且大部分持續3個星期以上。除了腹部鼓脹外,檢查起來並無特殊異常。這些就是惱人的嬰幼兒腸絞症常見的表現方式,這種現象令新手父母抓狂。
判斷:哭鬧不等於就是
是不是嬰幼兒在半夜哭泣,就一定是腸絞痛呢?當然不是。臨床上仍需要做詳細的病史詢問以及理學檢查,以便與其他疾病做一些鑑別診斷。父母必須先觀察寶寶是否有其他需求而哭泣,例如肚子餓了、尿布濕了、鼻塞、環境溫度太冷或太熱,或是作夢,也有的寶寶是睡醒後想要有人抱或找人玩。
另外,若腹脹厲害且伴隨嘔吐、腹瀉、體重減輕等症狀,則要考慮牛奶蛋白過敏、乳糖消化障礙等問題。臨床上真正因為牛奶蛋白過敏,或是乳糖消化障礙,而導致肚子痛者,大約佔全部嬰兒肚子絞痛的一到兩成,可以換為水解蛋白配方牛奶或無乳糖配方牛奶來改善。
如果寶寶並非每日固定型的哭鬧,而是白天、晚上皆持續,或斷斷續續哭鬧不安,或是有發燒、食欲不佳、活力變差等症狀就應該儘快就醫檢查,排除是否有腸阻塞、腸套疊、疝氣等嚴重急症。
【醫學小常識】~腸套疊
所謂「腸套疊」是指腸子的前段套入後段的腸腔內,而產生腸黏膜腫脹及腸道阻塞。好發於2歲以下的小孩,症狀會有劇烈腹痛、兩腿蜷縮,哭過一陣就睡著,但沒隔多久,又再大哭,無法安撫。有些小孩會因腸黏膜壞死而解出像草莓醬的血便。
這個腸套疊治療必須早期診斷及早治療,與腸絞痛的治療完全不同,要非常小心。如果都不是,才考慮是否為腸絞痛所引起的肚子痛了。
【育兒疑惑】~可以抱抱嗎?
在寶寶腸絞痛期間安撫寶寶,常令有些家長會擔心會不會太過安撫而寵壞小孩,或者要等他哭了一段時間再抱起,其實是不必要的,有些緊張型的小孩需要父母親對他特別的溫柔,白天最好不要讓他在太嘈雜的環境,多抱抱寶寶通常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。
另外有人以為是帶孩子的方式不對,或母親太緊張造成寶寶的哭鬧,這也是沒有根據的,所以爸媽不必過度自責。
腸絞痛這種現象是自然會好的,而當父母親實在疲憊不堪時,請人幫忙帶一天,或是換個環境試試,也許是對父母最好的治療。
治療:3種療法安撫首要
Topic 1 安撫療法
腸絞痛的寶寶,有時讓父母傷透腦筋,真可以稱做「磨娘精」,一旦是腸絞痛發作,寶寶常以高分貝的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表達,父母首先是不要心慌,然後可以盡量的安撫寶寶,例如輕搖、輕拍、用推車、奶嘴等。
【方法1】
家長可以坐著,讓嬰兒趴在大人的手上或大腿上,輕輕壓迫按摩嬰兒的腹部和背部安撫。
【方法2】
用薄荷油塗抹寶寶腹部,做適度按摩,有助腸道排氣。
【方法3】
使用溫毛巾熱敷寶寶腹部,緩和腸痙攣的情形。
【注意!】在寶寶哭鬧期間不要吃得太飽。
Topic 2 飲食療法
在嬰兒飲食上,建議給寶寶喝母奶。據研究統計,喝母奶的寶寶較不易有腸絞痛,因為牛奶蛋白可能會促使寶寶腸道不適應而加重症狀。
【技巧】
在哺餵時要讓孩子吸先一邊的乳房,直到飽足,自己鬆口為止,再換邊餵。如此不會只吃到前奶。因前奶的乳糖含量較多,當消化乳糖的酵素無法一次處理這麼多的乳糖時,比較容易脹氣。
【例外】
也有些哺餵母乳的嬰兒也會有腸絞痛的問題,此時可以注意母親的飲食中,是否有可能引起過敏的成分,例如牛奶、巧克力、咖啡及藥物等。若此為前因,在母親停止攝取這些食物後的兩週內,嬰兒的哭鬧應會停止。
Topic 3 藥物療法
一般兒科醫師也會開立舒緩腸痙攣及幫助排氣的藥物給寶寶服用,大部分也可得到一夜安眠。雖然鎮靜藥物可改善哭鬧的症狀,但還是不要為了這種不是病態的現象而每天用藥;減緩腸胃蠕動的藥物,不但沒有有效的幫助,可能還會加重腹脹。而更換牛奶,添加腸內酵素或益菌等,是無害的做法,但是很少有效果。
【就醫前】
嬰兒腸絞症對父母而言真是痛苦難熬的經驗,由於嬰幼兒表達能力不足,父母親在帶孩子就醫前,一定要細心觀察腹痛持續的時間、疼痛的程度、餵食的狀況、排便的型態,以及有無伴隨其他症狀(如發燒),以提供給醫師做為診斷的重要參考,來改善孩子半夜啼哭的情形。
【就醫後】
其實嬰幼兒腸絞痛,在排除器質性因素後,是預後相當好的疾病,一般在3個月以後的嬰幼兒身上很少會被診斷到,而且臨床上極少出現後遺症,只要診斷正確,給予妥適的處理,配合醫師的建議,不必太過焦慮勇敢面對這個問題,畢竟你的焦慮會對你的寶寶構成更大的傷害,相信所有父母親一定可以陪同嬰兒度過這一個階段!
留言列表